“在家过了二十多个春节,可最有意义、最难忘的还是这次在外过年”,中国人民大学的三年级学生檀秀侠决定,开学后一定要把这种感受告诉同学们。除夕那天她身披彩带,在北京西站的候车室里和一群素不相识的朋友们互相拜年,祝贺新春。作为寒假留校的一员,她参加了一家灯饰公司组织的火车站服务活动,帮助春节期间回家过年的旅客们提包、找人、义务咨询、维持秩序,忙得不亦乐乎。
寒假里像檀秀侠这样不回家的人很多。往年大学生们回家过年是“归心似箭”,近年来这些“天之骄子”们,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和选择,他们或打工挣钱、或学习充电、或为考研、或为就业,在假期里奔波劳碌,为隆冬的校园增添了不少生机和活力。
笔者在人民大学看到,假期的操场不乏锻炼身体的学子;为寒假留校生们特开的自习室里,也坐满了上自习的学生,跟没放假的时候一个样。’98考研虽然已过,可有志于升学深造的大学生们并没有松一口气。正月十五上午八点多钟,还是寒气袭人的时候,在北京理工大学的小花园里,一名男同学已在朗读英语了,这位车辆专业的大二学生为将来考研早早地打着基础。而北京大学生物系三年级的一名湖南籍女生,则在为1998年4月份的托福考试做最后冲刺,她说:“大多数人都为考研、考托福做准备,考试在即,我也不想大老远的回家走亲访友,耽误学习时间。”
中国地质大学云南籍学生彭佩寒趁假期里同学回家之际,在宿舍里学电脑。他假期里每天上机4—5个小时,一点儿也不觉得累。除了电脑外,他还学学英语,读读小说,打打球,过得很充实。而隔壁寝室的企业管理专业的游江同学则在假期里打了好几份工,为一家公司赠送汽球、搞室内装修、帮学校的博物馆搬家,他忙得很开心:“连省下来的车费算上,我手里有了700多元。”
英语、电脑、汽车,是衡量现代人素质的三个特征。中国地质大学的荀慧华同学告诉笔者,为了多掌握一项生存技能,她的一位广东籍女同学特意在春节期间留在北京学开汽车。她看中的是北京比广东低得多的学费。无论是考研、学车、学电脑,还是参加社会实践,大学生们最终都是为了谋得一份好职业。来自新疆的中国新闻学院的双学位毕业生孙军,大年初一在所实习的报社值班。除夕晚上给家里通话拜年,却听到了久别的奶奶的声音“好好干,要有出息”。他激动地说:“奶奶病了三十多年,今年特意从乡下赶到乌鲁木齐,要与儿孙团团圆圆过个年。可作为唯一的孙子,我却没能和老人家团聚。”
据中国新闻学院宿舍管理委员会的高老师介绍,容纳600多人的学生宿舍楼,春节期间有100多人,寒假不回家的学生比往年多了。面对市场经济和社会的选择,大学生们更多了一份理智和成熟。